每一种语言:倾听这位多语的神预览
爱是恒久忍耐
大家都非常熟悉这句出现在无数婚礼上与讲道中的话。不过,跟生活里的许多其他事物一样,用新视角观察熟悉之物总会有所助益,因此这里要谈谈用汉语以外的语言作为新视角。
为什么呢?不是因为把圣经翻译成其他语言的人必定都是更好的神学家,或是都有新颖的属灵见解,而是因为那些语言迫使他们用其他方式表达圣经原文,而这些方式显明的真理却是我们用汉语无法立刻领会到的。
其他语言是如何“解锁”“爱是恒久忍耐”这句话呢?就让我们从“爱”这个字开始。
“爱”是个抽象名词,描述的是某种无形的事物。汉语(和通用希腊语,就是新约的写作语言)里充满抽象名词,诸如“死亡”、“自由”、“混乱”、“知识”、“民主”等,但其他语言里的抽象名词则少得多,有些语言甚至完全没有抽象名词。
抽象名词往往是由动词活用作名词而来的,比如“爱”这种情况。但在没有抽象名词的语言里,“爱”就只能是个动词,因而需要添加两个信息:发出“爱”这个动作的人,和“爱”的对象。
假如你是个圣经译者,而你的任务是把“爱是恒久忍耐”翻译成一种“爱”只能是动词、不能活用作名词的语言,那么你就必须推断出“谁爱谁”这个基本信息。此类语言的两个例子分别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拉莫盖语(Lamogai)和墨西哥的特索阿特兰·米斯特克语(Tezoatlán Mixtec)。由于希腊语原文未直接点明“爱”的主语和宾语,译者就只能查考上下文,即围绕这句经文的信息。
负责把哥林多前书13:1-3翻译成拉莫盖语的戴夫·布伦(Dave Brunn)意识到,保罗不断提到他自己(“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我就成了鸣的锣,……”等等)。戴夫的结论是,既然保罗把自己算在内,那么这个“爱”的主语就应该是“人”。
特索阿特兰·米斯特克语的译者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则解释说:“一开始,翻译团队认为这可能是指神爱我们,但后来我们注意到,在说完‘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以后,接下来的八句都是在说爱‘不是’什么。”他因此得出结论:这些否定句不可能与神有关。
至于“爱”的宾语,显而易见也是在说“人”,因为正如戴夫所解释:“我们在什么时候最常表现出忍耐、恩慈、自夸、张狂、怒气等特性呢?往往是在与其他人的关系当中。”
故此这节经文的翻译可能会是这样:“一个爱别人的人会耐心地对待别人”,或者,“当我们爱别人,我们就在心里忍耐他们所做的事”。
试着再读一遍哥林多前书13:4-7,这次把关于“爱”的几句话改成个人行动声明,用你的名字作为主语,而把“别人”——或甚至某些特定的人——作为宾语。这会如何改变你对“爱”这种艰难工作的看法?又会如何挑战你去进一步爱别人?
读经计划介绍
从起初,神与人类的沟通就是面向“各邦国、各支派、各语言”(启示录14:6,《和合本修订版》)。尽管在表达圣经信息方面,所有的语言都同样胜任,但每种语言有其独特的能力,可以用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方式来传达某些圣经信息,从而大大地丰富我们的信仰。这个读经计划将探索七个这种隐藏的宝藏,来拓宽你对神和他福音的认识与理解。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