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師陪你吃靈食——利未記Muestra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
今天我們繼續用《利未記》二十七章來進行我們的靈修。今天二十七章這個段落是提到,人若是把房屋或是者是土地許願給神的時候呢,人就應該如何如何的執行。雖然應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動,我們今天不一定好像舊約的時代那樣子去執行,但是,這些的段落其實教給我們一個屬靈上非常重要的功課,這個功課就是:凡事我們真心向神許願,我們必須要還願。正如傳道書的經文告訴我們說:
許願不還不如不許。
真的,人假如在神面前許了願,就應該好好還願,那麼假如我們沒有辦法還願,那還是不要許的好。這個不是不鼓勵我們許願,這個是提醒我們許願必須謹慎,因為在人性的深處,正如一句俗話說:「輕諾就會寡信」,輕易的承諾就會很容易失信,那麼在人間如此,對著神更應該得非常謹慎的來進行許願這件事情。我們是可以向神許願的,不過,我們更應該謹慎的、忠心的還願。
在中國的文化中有一句成語叫做「季札掛劍」,不知道您有沒有聽過?其實背後有一個故事,說:周朝的時候啊,這個吳國的季札要出使到魯國 (口誤,出使到晉國) 去,途中經過徐國,那麼徐國當中有一個人(徐先生) 看到季札、與季札見面,徐先生,徐先生見到季札的時後大為所動,看見他一表人才,更是看見季札當時身上有一把非常美麗的配劍。在當年要出使什麼地方,配劍是一個必須要有的裝飾品,季札這把配劍一定非常的寶貴,可能鑲了寶石、非常耀眼… 等等。不論如何,這位徐君 (徐先生) 就老瞪著季札身上那把配劍,非常喜歡,季札心中也了解,只不過,他現在要出使魯國 (口誤,出使到晉國),他不可能把配劍這個時候送給他,很想送給他也不能這樣做,因為那是他必須要有的裝飾品,但是他心裡面已經默默的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當他出使完畢回程經過這裡的時候,他心中已經默默的將這把劍要送給這位喜歡這把劍的徐君 (徐先生),於是他就出使,出使完了之後,回來經過徐國的時候,才知道原來徐君 (徐先生) 在他出使的過程已經去世啦。哇~ 季札心中非常難過,於是就來到徐君的墓前啦,把他那把美麗、漂亮的寶劍除下來掛在他墳墓的樹枝上,隨行的人就問他,「 欸~ 為什麼您要把劍掛在他的墳墓上呢?」季札就把他出使前與徐君 (徐先生) 見面的心路歷程告訴他的隨人。他說:「上次我見到他,我知道他很喜歡我的劍,我心中已經承諾了要送給他,只不過,不幸我回程他已經去世了,所以我要守住我的承諾,把我的這把劍掛在他的墳前。」如此留下千古佳話。千古佳話能被留下來的原因就是,這句成語是描述季札已經跟這位徐君 (徐先生) 立下了一個承諾,雖然這個承諾沒有說出來,雖然這位徐君也不知道,但是季札自己知道,於是就算徐君去世,他也要信守他跟徐君之間的承諾,就把劍掛在墳前,留下一個千古佳話,叫做「季札掛劍」。
這個是在中國歷史裡面,這麼流傳幾千年的一段歷史,其實強調的就是,人與人之間要有誠信,是嘛?假如人與人之間要有誠信,請問人與神之間豈不更應該要有誠信了?這段經文在我們這個歷史背景之中,就更顯出重要和更顯出超越的地方。不止人與人之間許願要還願,假如人間都應該如此,人與神之間那就更不用提了。
神知道我們的內心,不論我們的還願是有聲和無聲的,當我們心中或者口中向神立了一個志向、許了一個願,我們就應該在神面前認真地、謹慎地向神說:感謝祢,祢已經成全了我的許願,這時候我要懇求主悅納我所還得願。這一種的事奉的態度,或者信仰的態度,是蒙神悅納的,因為在《利未記》已經立下了一個這樣子的規定。
願神帶領我們,謹慎向神許願,我們也相信賜福的神一定要成全我們真誠的許願,當神成就了這個願望,我們也應該真誠的還願。這個許願不論是物質上的,或是心靈中的,願神賜福,讓我們還願的時候,神能悅納。就在今天讓我們經歷許願、還願這個過程,神所賜下豐厚的恩典,願神祝福你,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