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灰心:傑森·邁爾的靈修小品預覽
對當下感到失望和對未來感到恐懼時該怎麼辦
失望就是期望和現實經歷之間的距離。當我們期望擁有的生活和我們實際擁有的生活之間出現落差時,這個原理就發揮作用了。當今有成千上萬本自助書告訴人們要如何創造他們想要的生活,但聖經根本不是那樣說的。你能想像要那些教會受迫害的信徒去讀一本如何活出美好的書嗎?聖經將我們帶離此時此地,並為我們提供了完整的藍圖,好讓我們能有永恆的眼光為眼界爭戰。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哥林多後書 4:17)。使徒保羅徹底翻轉局面。他看到苦難,卻沒有灰心,因為他選擇定睛在永恆的事物上。與沉重(「極重無比」)且永恆(「永遠」)的榮耀相比,這些苦難是「至輕」且「至暫」的。 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我們的試煉感覺上非但不是輕鬆的,也不是暫時的。
我們如何對抗這種感覺?這場眼界的爭戰是要超越眼前的苦難,看到未來的榮耀。換句話說,我們需要有一種眼界,能將事物置放於正確的視角和範圍。在遭受苦難時,我們不灰心,因為我們現在所經歷的苦難會成就未來的榮耀,是我們現在看不見的。這種永恆的觀點反倒使我們目前的苦難變得更有意義,而非毫無意義。我們能忍受當前的苦難,因為它與我們未來的榮耀有關。
然而,我們在世上的未來時常使我們面臨恐懼──想像我們若不得不面對它們時會怎麼做。帶著過度活躍、焦慮的心思意念,我們該何去何從?問題不在於我們向前看,而在於我們沒有一直展望未來。為什麼要在一個不確定和困難的地方中途停下來?勇往直前沒有錯,停滯不前才是不對的。
我們從出生到死亡的每一天,我們的天父都知道:「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詩篇 139:16)。把這節經文再好好讀一遍。祂已為我們寫下一個永恆的結論,而且一篇比一篇更精彩。
承認你的失望和恐懼需要勇氣。今天就在禱告中開口向主承認吧。
關於此計劃
令人沮喪的緣由固然充分,但要振作起來並滿懷希望的理由卻更強烈。我們必須看到更長遠的願景。作家、牧師暨神學家傑森·邁爾(Jason Meyer)用聖經真理與個人小故事,揭示出現實的本質、神的本質,以及二者在我們每天實境操練的生活中如何交會,以此激勵疲憊和焦慮的信徒。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