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Version 標誌
搜尋圖標

計劃信息

【重讀經典.恩典再現】雅各書第3-5章預覽

【重讀經典.恩典再現】雅各書第3-5章

10 天中的第 2 天

【重讀經典‧恩典再現】

完全與慎言(二)

黎永明博士

雅3:9~12│《環球聖經譯本》

a9我們用舌頭來稱頌我們的主和天父,又用舌頭來詛咒照神形象造的人。

10同一張嘴竟然既稱頌又詛咒;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該的!

b11泉源難道會從同一個泉眼裡湧出甜水和苦水來嗎?

12a我的弟兄們,無花果樹能結橄欖嗎?葡萄樹能長無花果嗎?

a'12b鹹水也不能產生甜水。

與經結連│解釋經文

從修辭手法來看,三章9至12節的結構是首尾呼應,因為首尾都是直述句(3:9~10、12b),中間是修辭問句(3:11~12a)。直述句強調“這是‘不’應該的”,“鹹水也‘不’能產生甜水”,中間三個修辭問句的答案都是“不”、“不”、“不”。

在古代,知識主要靠口傳,讀者聆聽三章9至12節時,會感受到雅各的語氣,不斷加強否定的力度,以收動之以情的效果,警告讀者不要一口兩舌,而要一口一舌,也即完全的意思。另一方面,雅各又說之以理,因為這段經文植根於主耶穌的教導(太12:33~35):

33a“你們要麼去把樹弄好,果子就好;

33b要麼去把樹弄壞,果子就壞;

33c憑著果子就可以知道樹是怎樣的了。

34a毒蛇所生的啊,你們既然是邪惡的,怎能說出良善的話呢?

34b因為心裡充滿的,就從口裡說出來。

35a良善的人心存良善,就發出良善;

35b邪惡的人心存邪惡,就發出邪惡。

比較這兩段經文,就會發現它們運用了相同元素來表達信息:一、樹(雅3:12a“無花果樹、葡萄樹”;太12:33);二、果子(雅3:12a“橄欖、無花果”;太12:33);三、湧出/產生/發出(雅3:11、12b;太12:35)。

耶穌教導的重點是“良善的人心存良善,就發出良善;邪惡的人心存邪惡,就發出邪惡。”(太12:35),這涉及人心,也即生命的泉源(3:11“泉源”);正如箴言四章23節“你要謹守你的心,超過保衛一切,因為生命的泉源由心而出。”

與神與人結連│默想及踐行經文

一、言為心聲。你近來多說恩言,抑或怨言?這反映你的內心是甚麼景況?

二、怎樣可以謹守己心?除了你為這事祈禱外,也可邀其他基督徒為你祈禱。

版權屬於環球聖經公會,歡迎轉發

1 3

關於此計劃

【重讀經典.恩典再現】雅各書第3-5章

從雅各書的教導思想敬虔的信徒生命。

我哋要感謝 Worldwide Bible Society 提供呢個計劃。 欲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s://www.wwbibleus.org/

YouVersion 使用 cookie 來個性化你的體驗。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你接受我們按照我們的 私隱政策所述來使用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