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中不失盼望 預覽

解說悲傷
簡而言之,我們因經歷失落而湧現的憂傷感覺,就是悲傷。當我們的渴想未能得到滿足時,就得忍受這揮之不去的愁緒、徹心的煎熬和難以承受的傷痛。
正因為悲傷是人生體驗,無人能夠倖免。它不會尊重人,總是突如其來。我們都不想領略這番滋味,可是在生命歷程的某些階段,卻免不了要忍受它。當摯愛去世、夢想無法實現、年華遠去時,都會感到悲傷。當我們為過去悔不當初時,就更是悲從中來。
不曾擁有的經歷
我們不曾愛過的人
我們無法實現的夢想
沒有人想要悲傷,但每人都必須悲傷。因為,如果我們想好過一點,想再次領略人生,得這樣做。否則,我們餘生都被困於日日如是的光景中,只能祈求失而復得。
整本聖經中最簡短的經文出現在約翰福音11章35節,它扼要指出 「耶穌哭了。」 在這之前,有人告訴耶穌,他親愛的朋友拉撒路死了。祂是在為失去朋友而哀哭嗎?還是祂只是對拉撒路的兩位姐妹,馬大和馬利亞,表達同情?我們無法完全理解當時整個背景,但可以確信的是,我們的主在世時,是悲天憐人的。這短短兩個字似乎容許我們悲傷。畢竟,我們的主和救主也曾如此,而祂亦知道故事的終局。
我們在這計劃接下來的四天,將學習如何正面處理因各種失落而帶來的傷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自己從裡到外得到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