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師陪你吃靈食——尼希米記Sample
承諾與承擔
滁師說: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
今天我們要繼續從《尼希米記》第五章來看一看當尼希米和他的群體遇到一個內憂之後,處理完了之後,神怎麼樣帶領、解決這個問題。
昨天我們已經看到,這個群體裡面有一些社會不公義的現象發生,那就是-窮人為了維生,把自己的財產典當、把自己的兒女賣掉,使得好多的百姓處在困境之中。尼希米知道了之後,就招聚這些收買的人,向他們講得清清楚楚神的原則,不只是他們行的不公義,更重要的是他們心中根本沒有公義的神的地位,於是尼西米就要勸導他們趕快還給人家,他們所收到的要歸還。
今天這段經文就給我們看見,眾人聽了這些勸勉之後有什麼反應。第五章十二和十三節,兩節短短的經文給我們看見一個非常美好的結果。眾人就說:
我們必歸還,不再向他們索要,,必照你的話行。
這是一個做錯事之後,願意悔改之後的一個承諾,是嘛?是的,人都會有些時候忘了一些屬靈原則,做錯了,於是就悔改,悔改之後,就承諾,在神面前有承諾。不過,光有承諾是不夠的,尼希米招聚了祭司來,叫眾人在神面前起誓,必須照著所應許的來做出來。換句話說,有了承諾也要有承擔。承擔是行為,承諾是口頭的答應,有口頭的答應不夠,還要有承擔、行為上的表達。
尼希米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在要求這一群願意歸還的人,帶出行動的時候,他招了祭司來。什麼意思呢?他要讓祭司參與在這群人要悔改,和承諾與承擔的過程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祭司代表什麼呢?祭司代表神與人中間的橋樑。換句話說,尼希米不只在真理上教導這群百姓、這群收買別人的人,告訴他們:他們的心中沒有敬畏神。當他們願意悔改的時候,尼希米也要讓祭司參與,也就是在他們的承諾和承擔的過程中,祭司代表著神介入了。
一切的改變,不是人間的改變而已,在屬靈的建造上,一切的改變,我們都要懇求神介入在當中,否則這些改變不會完全,也不會徹底的。於是尼希米請了祭司來之後,還做了一個非常有象徵意義的動作,他說:
我也抖著胸前的衣襟,說:「凡不成就這應許的,願神照樣抖他離開家產和他勞碌得來的,直到抖空了。」
這個象徵性的語言非常強烈。就是藉著一個行動來告訴這群人:你們要有承諾,很好;你們要有承擔,很好,不過承擔要持續做下去。當這樣子的改變發生了,那我們就看見群眾的和好,會眾就大聲讚美神「阿們!」大家都同心合一。
這個屬靈群體因為經濟問題,其實出現一個分裂的危機,但是因為尼希米正確的處理,這一個因著經濟問題而存在的危機就解決了,而解決的過程我們看見:
第一、將真理講清楚;
第二、神的公義性必須說明;
第三、呼召人悔改,不只是語言上的承諾,還有行動上的承擔。
當百姓願意這樣的改變,尼希米這個群體就重新得到與神和與人的和好,於是眾百姓又可以再一次同心讚美神,也唯有這樣的一個屬靈群體才可能繼續以後的屬靈建設,對嘛?今天在教會時代,不一定我們隨時都要建教堂,其實最重要的建設是在物質建設之上的屬靈建設。《尼希米記》給我們看見,這群百姓因著建造城牆,這個群體被神建造。願主的恩典也能夠臨到教會,在我們為神擺上和事奉的時候,其實是神建造我們最好的時機,讓我們在這個擺上和事奉過程中,我們自己的改變和更新。
願神賜給你這個改變和更新,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