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上帝預覽
追根究柢
讓我們再次回到修繕工程的比喻。工程進行當中,你可能會發現,你的廚房已有某些地方因漏水而腐損。為了處理這個問題,你必須丟掉毀損的部分,然後用新的材料取而代之。
同樣地,若要整修我們的信心,我們也必須除去那些沒有以真理為根基的信念。
彼得及早期許多耶穌的信徒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我們在馬太福音 16 章看到一個令人震撼的實例。從 21-23 節經文可以看出,彼得就像當時多數的猶太人一樣,認為彌賽亞救世主會以得勝君王的姿態前來,戰勝羅馬人。
但耶穌卻是以受苦僕人的姿態而來,而非得勝的君王。耶穌並不符合當時宗教領袖們對救世主的期待,他們期待救世主帶來的,是一個具顛覆性且以國度為主體的生活方式。
耶穌來,是要提高愛的標準。祂不是要奪權,而是要服事人。耶穌花了很多時間與那些被忽視的人相處。祂與罪人一同吃飯。當耶穌明明可以高舉自己的時候,祂卻謙遜以對。
回到馬太福音 16 章,耶穌解釋祂何以必須受難、死亡與死而復生。但彼得不想聽這些話。耶穌斥責彼得,並堅稱上帝的計畫與彼得有限的假設和期待截然不同。
我們也可能會跌入這樣的網羅中:我們的假設常常侷限了可能性,而事實是,上帝比我們所想像更大、更好。
我們也必須像彼得那樣,去發現我們在何處用自己的假設遮掩了上帝的屬性,或曲解了我們對祂計畫的觀點。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發現,我們的疑慮跟上帝是誰無關,反而是與我們錯誤理解上帝是誰有關。
或許整修我們的信心,就是去理解我們在哪些方面將自己的理想投射在上帝身上。或許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來誠實檢視自己到底是變得更像耶穌,還是在創造一個言談、思想與外在表現都與自己相仿的上帝。
這也是為什麼分析個人信念與表達個人疑慮不僅不代表沒有信心,反倒往往是信心成長的重要一環。這是我們從彼得、多馬,還有很多人身上所學到的功課。
因此,當你的內心開始進行修繕工程時,別將你的信心燒毀殆盡。要下工夫,評估你的信念,並問自己為什麼相信。還有,有些信念是否應當繼續發展,或應當被替換?
當你這麼做的同時,別忘了諮詢上帝與其他同伴。祈求上帝給你智慧,並請祂顯明你需要替換哪些錯誤的想法,才能更理解真實的上帝。
這裡有一些不錯的提問可以協助你衡量你的信念:
- 為什麼我會有這個信念?是誰告訴我的?
- 這個信念有經文的根據嗎?
- 這個信念能幫助我愛上帝、愛人嗎?這個信念與耶穌的生命和話語一致嗎?
當你問自己這些艱難的問題,別忘了把這些疑問也帶到上帝面前。信念往往源於關係,我們更認識上帝,就會更相信祂。因此,當你問自己這些問題時,要帶著一顆渴望認識上帝的心。
上帝應許跟隨祂的人必定會認得祂的聲音,而且祂會帶領你走當行的道路。
禱告: 上帝啊,求祢指教我,我在哪方面有應當替換的錯誤想法,好叫我能認識真實的祢。在衡量我的信念時,求祢給我智慧與引導;在我比較自己想法與祢的話語時,求祢給我明辨是非的能力。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關於此計劃
如果懷疑不是信心的對立面,而是帶領你信心更穩固的門檻呢?這個七天靈修計畫配合 Craig Groesche 牧師的信息系列《Doubting God》(懷疑上帝),我們將從中發現,懷疑並不會讓我們成為不合格的基督徒。事實上,懷疑可能正是成為門徒的必經過程。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