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需要的一切預覽
![Everything I Need](/_next/image?url=https%3A%2F%2Fimageproxy.youversionapi.com%2Fhttps%3A%2F%2Fs3.amazonaws.com%2Fyvplans%2F22851%2F1280x720.jpg&w=3840&q=75)
我所需要的一切:我的福杯
「為何灰心常怨歎?為何黑影彌漫?
為何心靈覺孤單?甚至欲脫塵寰?
耶穌是我的福杯,祂是我的良友,
祂既看顧小麻雀,深知我必蒙眷佑。
我歌唱因為我心歡欣,我歌唱因為我靈自由。
祂既看顧小麻雀,深知我必蒙眷佑。」
——馬姍薇,1905 ("His Eye Is on the Sparrow"——Civilla D. Martin,1869-1948;中文譯版《祂既看顧麻雀》摘自宣道出版社的《生命聖詩》第337首)
我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感,對我來說,「portion」(部分或一份的意思)這個字彙因幾十年風行不衰的減肥廣告,已經和食物的份額扯上不可分割的關係。份額指引我通往節食和不滿足的生活。它代表限制;禁止我自己享受一碗美味的冰淇凌,或是在吃了一口超級美味的熔岩巧克力蛋糕後必須嘎然停止。份額表明我只能擁有渴望中很小的一部分。它意味著我必須停止擁有我真正想要的,以及我最終將不會感到滿足。
如果我說「份額」,你就會說…… 限制!
我在想,當馬姍薇寫下那些優美的歌詞,來講述一對基督徒夫妻的故事時,她是否就是如此理解「portion」這個字彙呢?那對夫婦即使被身體病痛所限制,仍然過著充滿信心的喜樂生活。(鼓勵你搜尋關於這首詩歌的故事背景!)我滿確定她當時沒有想到限制,如同我們想到限制糖分或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那些減肥風潮和食量控制不過是近期我們過度放縱的文化中的一個趨勢。
在二十世紀初期,奇多酥脆条(Cheeto)和肉桂卷(Cinnabon)還沒出現。製作食物不快速,當時做一個蘋果派的工程非常浩大;現在我只要拿出現成的冷凍派皮,在平滑的派皮上切出巧妙的形狀,然後蓋在餡料上面就可烘烤了。在我心目中,1905年的自製蘋果派是和家人與社區的朋友在餐桌前一起分享品嚐的,絕對比現在我們獨自吃蘋果派的情景更有意義。想一想,我們只需跑到附近的連鎖超市買一個來自己吃,三十分鐘內搞定!
「Portion」這個詞確實意味著份額。一個完美的份額,而非不足的份額。一個為我們量身打造,並且不屬於別人的份額。份額就是我們確切需要的分量。「份額」這個名詞的一般定義是「個人所分得的部分:例如獲得一部分的恩賜 或產業 」。
一份恩賜 或一份產業 是我們不能賺取、是在我們被接納為神的兒女後才獲得的榮耀。耶穌是我們的福杯、我們的產業;我們共享的恩典。在神的家庭中,我們身為兒女得以繼承的特權和身分。
詩篇16:5說:「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我們能夠擁有這份上好的產業,因為神是好的。我們所獲得的福杯是一個完美的份額,足以保護我們、支持我們,幫助我們在暴風之上翱翔,並藉著祂的信實和力量來克服人生的挑戰。祂給我們的產業與杯中的福分是我們此生中非常需要的完美恩賜。
反思:
- 當你想到份額這個詞時,你想到的是足夠,還是缺乏?現在會感到富足嗎?為什麼會?為什麼不會?(你知道我現在說的不是食物!)
- 你曾經問過神,此刻專屬於你的福杯是什麼嗎?如果不曾問過,花一點時間求問祂。請祂告訴你是什麼阻擋你獲取你的產業。不要害怕,神是信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