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不足時:在疑惑的晦暗中尋找上帝預覽
哀哭是從破碎、赤裸和傷痕累累的心所發出的哭泣。這顆心凝視著痛苦,被其粗糙的稜角所傷,它蹣跚、啜泣並呼求公義。哀哭抗拒膚淺、制式化和過分簡化的答案。它力求真確,不畏無解的疑問。
哀哭是疑惑的靈所吟唱的詩歌。
不過,我們活在一個身處困境也不太能哀哭的世代。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悲傷,寧可否認了事。我們成了有史以來用藥最多的國家。痛苦的影像和故事令我們忐忑不安。娛樂和數碼化的消遣使我們麻木不仁。我們沈溺在安逸之中。於是當苦悶開始殘酷地質疑上帝和人生時,我們便壓抑它,遮掩它。然而,那樣做只有短暫的功效。就像河水漫過兩岸一樣,我們會否認或拼命要防堵即將氾濫的洪水,或者努力想學會如何在深水中求生。
有這樣經歷的男女在聖經裡處處可見。他們目睹周遭所發生的事,為不公發聲,並呼求上帝為此提出解釋。大衛呼求:「耶和華啊,你忘記我要到幾時呢?」(Psalm 13:1)先知耶利米眼見受欺壓的景況,苦苦哀求上帝介入。除此之外,還有絕望的約伯,與上帝使者較力的雅各,質問上帝的摩西,疑惑的亞伯拉罕。心有疑慮的馬利亞。落淚的耶穌。
哀哭不是信心的相反;它是信心在頻臨悲傷時的模樣。我們越熱衷相信上帝的良善,當祂的良善令人費解時,我們就會越激昂地發出抗議。
這也是耶穌在祂朋友墓前哀哭的原因。
我們可以表達自己的孤單,宣洩自己的抱怨,也可以發怒。
我們可以接受所有問題並不都有解答。
上帝依舊奔向我們,擁抱我們,並在那裡與我們一同哭泣。然後,從淚水中,我們留意到,那位哭泣者雙手有釘痕,身體破碎,且面容枯槁。
於是我們才明白,原來祂也曾經歷痛苦。
關於此計劃
與信心和疑惑苦戰可以是極其孤單和寂寞的。有些人默默承受煎熬,有些人則認定疑惑與信心互不相容,索性放棄信仰。多米尼克·東(Dominic Done)認為這麼做是很可悲的,而且大錯特錯。他根據聖經和文獻提出的論點是,質疑不但是正常的,而且它往往是導向豐富和活潑信心的一個途徑。這個為期十天的計畫是信心和疑惑的探索之旅。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