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4
4
天國的比喻
(4:1-34)
一、撒種的比喻
(太13:1-23;路8:4-15)
1 # 4:1 這船,就是門徒所預備的船,看3:9。 耶穌又在海邊開講教訓人,有很多群眾聚集在他那裏,他就上了一隻小船坐下,船靠在海邊;眾人都順著海站在岸上。 2#4:2 比喻: 4:21-34,又12:1-11 耶穌就用比方教訓他們說: 3「你們要聽著: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4撒的時候,有落在路上的,雀鳥來把牠吃淨了。 5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6一見了太陽,因為沒有根,就曬乾了。 7有落在茅草裏的,茅草長起來,把牠擠住了,就不得結實。 8有落在好土裏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9#4:9 太11:15;啟2:7 #4:9 有耳: 4:23,又7:16 又說:「凡有耳能聽的,都當聽。」 10眾人散後,隨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耶穌這比方的意思。 11#4:11 神國: 4:26,30,9:1 #4:11 奧妙: 路8:11 耶穌說:「上帝國的奧妙,只叫你們知道:至於外人,就用比方。 12#4:12 羅8:5-7;哥前2:14 #4:12 赦罪: 11:25 因為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他們總是不回轉過來,得蒙赦免的。」 13又對門徒說:「你們既不明白這比方,怎能明白一切的比方呢? 14撒種的,就是傳道的。 15#4:15 撒但: 8:33 那落在路上的,就是人聽了道,撒但立刻就來,把所傳在他們心裏的,都奪去了。 16那落在石頭上的,就是人聽了道,隨即歡喜領受; 17但他們心裏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遇患難,或受了逼迫,就厭棄了。 18那落在茅草裏的,又是一樣,就是人聽了道, 19#4:19 提前6:9,10 有世上的思慮,財錢的迷惑,和各樣的私慾,一齊來把道理擠住了,就不得結籽粒, 20#4:20 撒前2:13 那落在好土裏的,就是人聽了道,又能領受,結籽粒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二、點燈的比喻
(參太5:15-16;路8:16-18,又11:33)
21耶穌又對他們說:「人點燈,難道是放在斗底下,或床底下,不是擺在燈臺上麼? 22#4:22 太10:26 掩藏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 23有耳能聽的,都當聽。」 24#4:24 徒16:14;雅1:19 #4:24 說你們怎樣聽,我就怎樣講,若是細心聽,必多講給你們,若聽而不能照行,連所聽的也必失去。就是聽道的機會,也必奪去了。又說:「你們要注意所聽的:你們所用是怎樣的分量,就必照怎樣的分量給你們;並且要多給你們這些聽的。 25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取回。」
三、田苗的比喻
(太13:24-30)
26又說:「上帝的國如同人把種子撒在地裏; 27#4:27,28 說耶穌的道理,在誠實的人心裏,自然能發達起來,並不是勉強的。夜間睡覺,日裏起來,種子發芽生長,那人也不曉得怎樣。 28#4:28 哥前3:6,7 地土生長五穀,是天然的,先發苗,後長穗,再後穗上結滿籽粒。 29#4:29 啟14:14-20 及至成熟了,即刻就用鐮刀去割,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
四、芥子的比喻
(太13:31,32;路13:18,19)
30又說:「上帝的國,我們可用什麼比方,表明出來呢? 31可比一粒芥子,這芥子種在地裏,雖比地上的百種都小, 32但種下去以後,就長起來,比各樣的菜都大,也長出大枝來;甚至空中的雀鳥,也能宿在他的蔽蔭裏。」 33#4:33 因為比方的話容易動聽,就是他們所能領受的。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方,照著他們所能領受的,對他們講道; 34#4:34 非用比方,不對他們講,恐怕他們不明白所講的,更生疑惑,解說給門徒聽,是要門徒曉得比喻中的奧意。非用比方,不對他們講:等眾人散了以後,又把一切解說給自己的門徒聽。
平靜風浪
(太8:23-27;路8:22-25)
35 # 4:35
太8:18;路8:22 #4:35 渡過去,是渡到海東邊去。當日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過去罷。」 36#4:36-41 太8:23-27;路8:23-25,10:40 他們離開眾人,就和耶穌同船過去,還有別的船同行。 37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進船去,甚至船要滿了。 38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他,說:「夫子,我們要喪命啦!你不顧麼?」 39#4:39 神跡: 5:13 耶穌醒起來,就斥責風對浪說:「住了罷、靜了罷、」風就止住,大大的平靜了。 40#4:40 太14:31;可16:14 #4:40 信心: 5:34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為甚麼膽小呢?還沒有信心麼?」 41#4:41 太14:32 他們就大大的害怕,彼此說:「這到底是甚麼人呢?連風和浪都聽從他了!」
Digital edition of a Chinese New Testament with study notes (1936) by ZHU Baohui (1889-1970). Created by Simon Wong. Digital edition © United Bible Societies,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