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出路預覽
![A Better Way](/_next/image?url=https%3A%2F%2Fimageproxy.youversionapi.com%2Fhttps%3A%2F%2Fs3.amazonaws.com%2Fyvplans%2F27153%2F1280x720.jpg&w=3840&q=75)
不止息的憐憫
你有時會否對別人的需要覺得麻木?或是好像提不起勁去關心所有聽到的壞消息?
我們持續不斷地接觸新聞,難怪同理心逐漸下降。但這種冷漠的態度只會令我們感到虛空。
我們必須要找一個更好的生活方式
哥林多前書12章最後一節的經文讓我們看到曙光:
「……我現今把最妙的道 指示你們。」 哥林多前書12:31 (新標點和合本-上帝版)
緊接那句話,保羅就提到聖經裡最著名的愛篇。這是在婚禮上頌讀的章節,也常見引入在新人的誓詞中,表明他們渴望這樣的愛。
但這愛的篇章一開始便大力呼籲要求有愛與憐憫: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哥林多前書13 :1
如果沒有愛,我們毫無價值。這就是為什麼耶穌被問到最大的兩條誡命時,祂的答案是愛上帝和愛人如己。
在回答之後,耶穌講了一個故事,來說明愛與憐憫呼籲我們做些什麼。我們稱之為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故事中,我們看到有人受重傷躺在路旁。一位祭司和一個利未人(在聖殿事奉的人)看見他,就從他旁邊走了。
然而,一個被藐視的撒瑪利亞人卻動了慈心,替他包紮傷口,帶他到旅店歇息,並願意替他支付所欠的所有費用。他的憐憫之心引領他去行動和犧牲。
有趣的是,這個撒瑪利亞人沒有做的事。他沒有多問,也沒論斷。相反,他一開始便展現出憐憫之心。他沒有看見有人躺在路邊就猜想︰「噢,他做過什麼事有這個下場?」 他沒有指責他,而是關顧他。
在約翰福音第8章,我們看見耶穌示範了同樣的行為,當宗教領袖問耶穌如何處置行淫被捉拿的婦人時,雖然按照律法要用石頭打死她,但耶穌卻選擇愛她。
耶穌提議讓沒有罪的人先拿起第一塊石頭,聽見的人一個個走了,只剩下耶穌──因為只有祂從未犯罪。然後耶穌望著她,不是定她罪,而是邀請她離開罪惡和追隨祂所說的更美好生活。
我們被召是要活出這樣的憐憫。我們的工作是去建立關係,而不是定罪。
祈禱: 上帝啊,我察覺到自己對別人的痛苦漠不關心。請幫助我放棄安逸,並選擇要存憐憫的心。那些令祢痛心的事,求祢讓我同樣感到痛心,並教我如何像祢一樣與人建立關係。奉耶穌名祈求,阿們。
實踐:想一個你今天可表達憐憫的方式,並採取行動。
關於此計劃
![A Better Way](/_next/image?url=https%3A%2F%2Fimageproxy.youversionapi.com%2Fhttps%3A%2F%2Fs3.amazonaws.com%2Fyvplans%2F27153%2F1280x720.jpg&w=3840&q=75)
你曾否覺得自己好像做了一切正確的事卻結果適得其反?也許,你正嘗試聯結神,卻感到從未與祂如此疏離。假如你正面臨耗盡的邊緣,這個七天的聖經計劃,伴隨克雷格·格羅舍爾牧師的信息系列 (Pastor Craig Groeschel's message series)就是為你而設的。是時候停止為耶穌作工,而是開始行在耶穌的道上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