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我們的心迎接復活節:大齋期靈修計劃預覽

Preparing Our Hearts for Easter: A Lenten Devotional

40 天中的第 7 天

『第七天:禱告』

這十節經文裏包括了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敘述不育的哈拿渴望有個孩子,希望生活得有意義,而且上帝的恩典拯救了她。第二個故事講述上帝的子民每年「上到示羅(上帝之殿所在處),敬拜萬軍之耶和華,向他獻祭。」這兩條記敘線索,交叉於撒母耳記上1章裏,我們今天也讀到以「哈拿的禱告」聞名的一段祈禱文。

尤其是在古代文化裏,或許再也沒有什麼比「不育的女人」更能貼切地描繪破碎世界的光景。在當時的以色列,女人生產子嗣以傳宗接代和繼承家業有着非常大的壓力,倘若「不能生育」其苦況是非常沉重,不但描述如此的女人在生理上的缺陷,也描述她們在精神上的折磨、在社會裏的排擠。年復年,哈拿看到自己的憂傷已經成為「苦情」(1章11節),於是在示羅,將她的枷鎖獻祭給耶和華。在懺悔中,她向上帝發誓,如果能有孩子,她必將這孩子歸與耶和華——絕不會用她的孩子來反撲曾論斷過她的人,去證明自己的價值。不久後,她懷孕了,生了一個兒子,並帶着他回到示羅,把他留在祭司以利身邊學習事奉上帝。這個男孩就是撒母耳,是舊約時代眾偉大先知中之首。

如果世上有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寶貴的,那就是哈拿。然而,她一定知道,她在兒子生命裏的角色是暫時的。當我們看到哈拿從心「因耶和華快樂」,並且從上帝那裏獲得力量(1節),她正在從這世上唯一永恆、全然真實的上帝裏得以復原( 2節)。哈拿明白,每個遭遇,無論是物質上或心靈上的,背後作工的都是主創造的大能,並非她的力量(6-8節)。她因上帝有這樣的主權而喜樂,也從苦情中得以釋放。

禱告

天父,雖然我們的渴望,並不都與哈拿的渴望相同,但是我們的痛苦,也都是因為我們嘗試將臨時及短暫的事物變作永恆。請幫助我們意識到我們這樣的嘗試是罪,並為此懺悔,好讓我們能將全副心力寄託在磐石,也就是祢的獨生子耶穌基督的身上。奉基督的名,阿們。

(c) 2012 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 版權所有

關於此計劃

Preparing Our Hearts for Easter: A Lenten Devotional

什麼是大齋期?大齋期是復活節來臨前的四十天。這段時間裏,我們迎接基督生命的真光戰勝罪與死亡的黑暗。由聖灰星期三到復活節的這段心靈之旅,我們將現實地面對自己的脆弱,記念上帝賜給我們的救恩。

More

這個靈修計劃是由 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 同工創作編寫的,原稿於2012年在 www.redeemer.com 發佈。經授權使用。